灸法直论 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灸法直论,灸法的要诀与技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灸法直论(灸法的要诀与

大家好,小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灸法直论,灸法的要诀与技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灸法直论(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灸法是我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几千年历史。本人1953年师承针灸大师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传。从医60多年来一直为灸法的保存和发扬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讲几点要诀和技巧。

1.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是医生之医德,医乃仁术,医天下人之疾苦是为天职,勿贪婪财物而败德。《灵枢•官能》:“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谪者,可使行针艾。”可见,对针灸医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灸法虽无多大痛苦,但用火在人肉体上点燃,不免有恐惧心理。所以耐心讲清道理,让人相信灸法,乐意接受灸法,双方配合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2.适应证选择

灸法治病广泛,不论男女老幼,各科都有适应证。即使无明显病症,也可以养生保健,举凡身体虚弱,风、寒、湿之慢性病,无不适应;对急性病也可选择应用;尤其对难治性疾病及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或缺陷,中西药难以取效的疾病最为适宜。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门淋巴结核、慢性结肠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各种肿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症、艾滋病、反复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近些年又提倡对恶性肿瘤使用灸法,不论早期或中晚期,或用中药治疗,或用外科手术,或放化疗前后间歇期都可以加入灸法,对患者无害,对其他各种疗法也无妨碍,至少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尤其对手术后恢复期,减轻解除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均有良好的效果。

3.施灸的部位

直接灸法经长期施灸会落下疤痕,为了不妨碍美容,应尽量避免在颜面部及明显外露部位施灸,最常用的是背部、腹部及四肢。因为这些部位肌肉丰满肥厚,又不常外露,即便有个小疤痕也无妨碍。脏腑病多用俞穴、募穴,都在腹背,正好两全其美。

4.取穴要准确,方法要轻巧

取穴要先讲姿势,或坐位,或卧位,必须自然放松,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稳妥舒适,能够持久,然后点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变。敏感点也叫阿是穴,或热敏点,或嗜热点,会随病情改变而转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则取固定穴位不变,以免多处灸成疤痕。

取穴宜精简,以治病主穴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为主穴,配足三里穴,仅此5个点。一般以3~7个点为宜。每穴灸5~9个艾炷,每次总数以30~60个而已,操作熟练不过10min左右。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绒、新艾绒,它含挥发油多,不易点燃,不易灭,烧得时间长,痛苦较大。用极细之艾绒、陈艾绒,颜色土黄,绵软,无杂质,无油性,易燃易灭,知痛时已灭了,无甚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初用直接灸法,一定要用小艾炷,宁可多灸几壮,这也和用药一样“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古人多用大艾炷,一二次灸成,要求化脓成灸疮,每天清洗,一个月以上才能痊愈,非常痛苦,而且麻烦,虽然疗效好,但现代人多难以接受。所以,用小艾炷轻灸、多灸、长灸同样有效,这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

况且人体产生免疫力,调整内分泌,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慢慢形成的,不必要求速效。艾炷要做成宝塔型,下平上尖,不松不紧,太松易散,太紧燃烧时间长,灼痛重,必须讲究。

直接灸法古称化脓灸,现在改进之后多不化脓,长期灸叫做重直接灸,临时灸几次叫轻直接灸。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灼痛,所以要讲究操作技巧。安排好体位、点准穴位之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肤,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细线香点燃尖端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初灸阶段燃至一半知热即捏起或压灭,术者要用自己的拇食二指迅速大胆操作,眼明手快不会疼,这样患者才能立即止疼;再灸燃至大半知大热时,捏起或压灭;重复灸燃烧将尽时捏起或压灭,次数一多就无甚痛苦了,耐心灸下去待结痂之后就不怕痛了。时间久了有的会出现感传,还会感觉舒服,就像一种温热享受。

如果痂下有分泌物照常施灸。万一感染化脓,用外科换药方法很快就会痊愈,接着再灸,不要间断,免得再打基础。内衣如干净一般不会化脓,有的连灸数月至一二年也平安无事。至于轻直接灸更不必考虑,或者仅起一个小水泡,很快就吸收了。

灸字,从久从火,必须长期耐心灸下去,日久见功。尤其慢性病及疑难病,可以灸数月至数年,对老年人养生保健更应常灸。若病情稳定或其他原因如天气酷热等可以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灸。

谢锡亮: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5.注意事项

5.1注意室温的调节

在避免风吹患者的情况下,施灸时可以开窗调换空气,应特别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季酷暑之际,更应注意使患者舒适。

5.2灸法与消毒

在皮肤上施灸,一般对消毒要求不太严格。不过直接灸时,应用75%乙醇棉球消毒,擦拭干净,面积要大些,以防灸后皮肤破溃,继发感染。至于灸的原料,只要将艾绒晒干,生姜用时洗净即可。

5.3晕灸的防治

晕灸者不多见,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艾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因素。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患者平卧,一般无甚危险。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

5.4施灸与保养

灸后要注意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等以助疗效。

5.5施灸的程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以此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如果不讲次序,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循序不乱,不会遗忘。而免得患者反复改变姿势,省事省时间了。

5.6施灸的时间

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5.7施灸的副反应

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但一般不需要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拉长间隔时间,如出现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药用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肉苁蓉15g,水煎服。

5.8关于灸后洗澡问题

凡非化脓灸(轻直接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疮,则应避开疮面,当心不要洗脱灸痂,勿多浸泡。或用创可贴盖上再洗,或用消炎膏抹上一层保护灸面等方法。总之,可以洗澡。

5.9注意掌握刺激量

一般原则是其壮数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6.难治性疾病取穴处方简介

按中医脏腑经脉辨证,选用循经或局部、俞、募、原、络、下合穴等配方取穴。

病毒性乙型肝炎,主穴取肝俞、脾俞、足三里,配穴取期门、太冲、内关。

慢性肾炎(尿毒症),主穴取肾俞、脾俞、命门、大椎、关元,配穴取三阴交、水分、足三里、筑宾、三焦俞。

慢性气管炎,主穴取肺俞、中府、足三里、膻中,配穴取丰隆、鱼际。

哮喘,主穴取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取丰隆、中脘、内关。

肺结核,主穴取肺俞、膏肓、足三里、脾俞,配穴取中府、丰隆、大椎、曲池。

肺门淋巴结核,主穴取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配穴取中脘、足三里。

慢性结肠炎,主穴取脾俞、大肠俞、天枢,配穴取足三里、上巨虚。

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主穴取人迎、大椎、足三里,配穴取合谷、中脘。

食道癌(各种肿瘤),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应的体表上取穴,或敏感点上取穴,配穴在病灶背部相对应处取穴,或身柱、灵台、中脘及足三里、内关。

白血病,主穴取膈俞(血会)、大椎、关元,配穴取足三里、中脘、曲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穴取大椎、关元、足三里、血海,配穴取中脘、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百会、风池。

系统性硬皮症,主穴取大椎、肾俞、足三里、肺俞,配穴取关元、中脘。

艾滋病,主穴取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配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大肠俞。

经常感冒,主穴取风门、肺俞、大椎、关元,配穴取足三里、外关。

类风湿关节炎,主穴取大抒(骨会)、大椎、肾俞、命门,配穴取关元、中脘、足三里、绝骨(髓会)。

强直性脊柱炎,主穴取大椎、身柱、灵台、病灶两侧华佗夹脊穴,配穴取肾俞、绝骨(髓会)、太溪、三阴交。

养生保健灸,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阙、关元、三阴交,选1~2穴。或单灸足三里,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小儿可独取身柱穴,能促进发育,强壮身体。

7.病例介绍

7.1功能性子宫出血

患者,女,30岁。近两三个月以来,月经过多,这个月淋漓不断,时多时少,颇以为苦。曾去大医院妇科,经B超、妇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全身乏力,头晕眼黑,上楼气短。用小艾炷直接灸双侧隐白穴各3壮。次日上午,患者来述出血少了,又各灸3壮,第三日再各灸3壮,患者痊愈。

7.2乙型肝炎

患者,男,40岁,2003年3月19日初诊。3年前健康检查示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没症状,未经治疗,但精神上常有负担,因两个兄长均死于肝癌。年底在广州进货时出现纳差、恶心、腹泻,经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均无效,心理负担极重,几乎不能支持,谈病色变,悲伤欲哭,由其亲戚陪同来我所就诊。症见面色发黄,晦暗无色泽,眼球青黄,口甜,没有食欲,腹胀痛,纳差,恶心,厌油肉,疲乏,急躁,头晕头闷,消痩,体重下降7.5kg,小便深黄色,大便每日1~2次。肝区叩痛,脾区不舒,脉弦,舌苔厚,质红。

3月21日,侯马市人民医院化验谷丙转氨酶583μmol/L,谷草转氨酶268μmol/L,谷酰转酞酶230μmol/L,总胆红素129.7μmol/L,直接胆红素90.1μmol/L,甲胎球蛋白≥25μg/L。治疗方法用直接麦粒灸,灸足三里、肝俞穴,每日1~2次,先在本所灸,然后教会其妻在家自灸,每穴灸7~9壮,每日上午7~11点(巳时脾经值时),疤痕控制在黄豆大小,辅以中药汤剂,清热解毒,清肝利胆,临时用药数日,而后改用乙肝III号,健脾益胃。

4月3日施灸治疗12d,复查谷丙转氨酶81μmol/L,谷草转氨酶51μmol/L,谷酰转酞酶148μmol/L,总胆红素47.0μmol/L,直接胆红素24.8μmol/L,甲胎球蛋白≥20μg/L。有食欲,余诸症均好转,夫妻二人对治疗充满了信心,按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4月25日,复查谷丙转氨酶36μmol/L,谷草转氨酶3μmol/L,谷酰转酞酶7μmol/L,总胆红素7.4μmol/L,甲胎球蛋白<20μg/L,全家心中如释重负,继续配合治疗。

10月13日复诊时,患者精力充沛,症状消失,饮食恢复,一切情况如同正常人,患者要求停止治疗。11月10日,复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但无任何自觉症状。

2004年2月22日春节,患者情况一切均好,体重85kg。嘱患者勿过劳,节饮食,去烦恼,以防复发。

中医认为,所有疾病不外虚实两端,实有外感六淫之邪及内伤气血痰火湿食,虚为素体虚弱或久病阴阳气血津液所伤。其总的治病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郭诚杰教授博览古代诸家医籍,广阅现代针灸医书期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积淀,反复思考、总结提炼,提出了“疏、通、补、调”学术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中医治病原则的具体深化,其本质“疏”与“通”针对实证而设,而“补”仅对虚证而立,“调”则是对机体失衡的病理状态的调整,使阴阳平衡,精神顺治,疾病恢复,身体康健。

疏、通、补、调的含义

即疏散、疏导之意,其有两层含义:一指疏散外邪,对外感六淫实邪为病者,治宜疏散,即采用疏散外邪之法为主治疗,具体为或宣发疏散风寒,或疏解风热之邪,或清热化湿除燥,使外感邪气尽退则病安。二指疏导、舒畅之意,疾病或因情志失调、起居不节等不内外因所致之内伤实证者,或为气血痰火湿食等有形之邪停聚脏腑经络者,皆应疏调气机。郭诚杰教授认为人体气机关键在于“以肝为枢”,若“以肝为枢”气机障碍,必致阴阳气血紊乱而见脏腑、经络之病。针对人体气机这一特点,以“疏肝”为核心,疏肝气,补肝血,柔肝阴,恢复肝的阴阳平衡及其他脏腑的功能,病去体安。

指畅通脏腑、经脉,或化瘀逐湿祛(积)食等直去脏腑经脉中的有形无形之实邪,使因实邪堵塞经脉而致不通之邪尽去,经脉通畅,气血流畅,脏腑组织器官得以营养而功能正常,其方法是运用针灸之法在局部、远端或应用中药之法行气活血,促通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

即补益不足。对于素体虚弱,或因病致虚,或年老体弱者,则以“补”为要,或益气养血,或补益肝肾,扶助正气,改善功能。其方法或针,或灸,或药,正复则安。

即调理。临床上对于诸多虚实证不很明显、虚实错杂或脏腑功能紊乱初起者,郭诚杰教授主张以针灸、药物调和、调理,调经脉,调气血,调上下,调内外,调情志,调饮食起居等,以平和为期而纠正紊乱的脏腑、经脉与气血,逆转病情向愈。

疏、通、补、调的应用

以肝为枢论治乳腺病 郭诚杰教授以针或药或针药并用治疗乳腺病见长,他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积累,继承和发扬张仲景调肝以治四脏的学术思想,创新地提出了“以肝为枢”,以通气血、补肝肾、调冲任,治疗乳腺病的学术思想。

肝脏是人体生理病理的核心、枢纽,肝藏血、主疏泄正常,则五脏运转如常,人体气血运行通畅,四肢百骸经络九窍得养,行动灵敏。《素问·调经论篇》及《灵枢·本神篇》都指出:“肝藏血”。肝脏具有根据人体活动需要调节外周血量和血凝状态的功能。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格致余论》云:“司疏泄者,肝也。”肝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的作用。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顺畅有赖肝气条达,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水谷精微、胃的受纳、胆汁的排泌等均有赖肝对气机的调节。因此,肝是脏腑气机的枢纽,肝脏一方面通过调节气机调节其他脏腑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十二经脉的接续和气血循行来加强脏腑间的联系和影响。唐容川《血证论》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肝脏调节气血,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心情舒畅,否则郁郁寡欢、情志压抑;或肝疏泄太过,上逆而躁怒。《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又《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阐明了肝以藏血濡养筋膜;肝血亏虚则筋膜失养,致肢体拘急不利。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为十二经脉之海。肝主藏血,通过对经脉气血的调节起到调节冲任的作用。

乳腺病治疗强调“以肝为枢”。以肝为枢即“疏”,调理肝经经气为先。对于实邪阻滞经络者,还同时以“通”法行气活血化瘀相合,消散乳内气结、气郁、血瘀、痰凝(或兼湿);对于肝肾阴虚或气血虚弱型的患者,则“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或健脾益气养血为主;肝主情志,疏畅气机,故乳腺病的患者也常见情志异常,或抑郁,或暴怒。所以在对乳腺病“疏、通、补”时,调节情志和调顺脏腑经脉也十分重要。

郭诚杰教授认为,足厥阴经经脉布于胸胁,乳头色青属肝,若肝气不舒,胸胁经脉郁阻不通,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而见乳腺疾病。乳房部位为足阳明经脉所过,阳明乃多血多气之经,乳房又是妇人气血流注之处,若肝气受阻,又可横克脾土,导致脾胃气机失其升降,致水湿不化而痰湿内生,气血痰湿互结乳络,形成乳腺疾病。明代医家余听鸿所云:“若治乳从一‘气’字着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疏通,气为血之帅,阴生阳长,气旺流通,血亦随之而生,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同时,“女子以血为用”,肝主藏血调冲任,故无论从血、从气,肝皆为枢,都需从调肝而起。从“疏、通、补、调”出发,郭诚杰教授认为乳腺病的病机以气血痰湿火瘀阻为多,治疗在以调肝为先的基础上,配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处方用药、选穴,或疏肝理气,或化瘀散结,或祛痰清热,或健脾利湿,通经活络。一方面可辅助补气、益气、降气等理气调气而通经络,助肝调气血通经脉;另一方面,辅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穴位或中药,以使气血有所生,湿痰有所化,则自然达到邪(瘀血痰湿)祛脉通、痛止、癖消的效果。

临床选穴以舒肝健脾,畅阳明之气为主,并随证加减而补泻之。甲组穴:屋翳、合谷、乳根(期门),均双侧。乙组穴:肩井、天宗、肝俞,均双侧。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对于气血虚弱者,方剂以《医宗金鉴》圣愈汤方加减,常伴情志抑郁忧思者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逍遥散加减或归脾汤最为常用,易怒者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调肝为先辨治杂病 在“肝脏为人体脏腑气血枢纽”的认识指导下,本着辨证论治、脏腑相关的思想,郭诚杰教授临床治疗杂病也强调“调肝为先”,结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治,论治杂病。诚如《血证论》云:“三焦之源,上连肝胆之气。”清·周学海也在其《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对于内伤杂病者,郭诚杰教授强调在辨证基础上,以“疏、调”为先,先以方药疏调肝气,人体气机枢纽之肝气调顺,则其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可有序进行。而“气、血、痰、火、湿、食”等阻滞经脉的有形之邪,形成皆与脏腑气机紊乱有关。所以,郭诚杰教授治疗内伤杂病,不论病症归属何经,常配以肝经原穴太冲和募穴期门,以理肝气、平肝风、调肝血。

如临床上治疗产后癃闭,小便不利,郭诚杰教授常以肩井、期门、委阳为主穴,还可配以肝俞。对于痰瘀实邪弊阻经脉者,在“疏、调”基础上,和以“通”法,即加祛痰化瘀行血之穴位或方药,以达其效。如针刺治疗瘀血阻络之肝硬化患者,以肝俞、膈腧(血会)、血海(调一切血证之要穴)和足三里为主穴活血化瘀,理气散结,配以蠡沟等穴。肝肾阴虚者则以补益肝肾之阴为主,以左归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畅通经脉、疏散风邪论治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孔以内发生的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面瘫”“口僻”,俗称“吊线风”“歪嘴风”等。虽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郭诚杰教授却认为,其病机核心以各种因素导致的局部经络气血不通为特征。故主张面瘫的治疗,初期“以通为先”是其关键,以取面部局部穴为主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疏”法,即疏散风寒或风热之邪。对于年高体弱或久病脉络空虚难以恢复者,则强调补益气血而通养经脉。

临床上,郭诚杰教授取穴以手足三阳经在面部的局部穴位为主,如地仓、颊车、阳白、攒竹、迎香等穴,配以远端的合谷、太冲等穴。再根据邪气性质如为风寒侵袭,则加刺尺泽、列缺,风热者加刺风池、曲池等穴。针刺手法操作上特别强调运用透刺之法。风寒常配合艾灸、面部按摩等方法调理局部经气;风热者可加刺昆仑、外关,或点刺少商出血,也可加用清热败火之药。后遗症及外伤性面瘫除针刺上穴外,可配合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年高体弱久病脉络空虚者,则以补益气血为先,在局部取穴的基础上,取远端足三里穴、脾俞、胃俞,以健脾胃,益气血;同时电针脉冲用疏密波以振奋推动气血,并配以扶正祛风之方药等。郭诚杰教授除针刺外,还酌情加活血通络之药,如川芎、白芷等通行局部经脉,此乃为其学术思想“通”的具体体现。

“一拍三揉法”

一拍膻中穴治心悸、咳嗽

古时候的人用这个穴位的人特别多,膻中穴是会穴,是好几条经脉交会的地方,一拍就疏通气血,保持肺的呼吸畅通。

取穴: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郭诚杰教授指导:

左右手掌心轮流拍,拍38下或60下。

双手搓热来拍。拍时要有节奏,可以说点话什么的,直到感觉里头有点发热。

我们拍和针灸作用差不多。

一揉耳朵调全身疾病

耳为诸脉之会,人的气血最终要上到耳朵,如果你有什么病的话,它可以辅助治疗,没有病的话,长期揉耳绝对养生保健。

郭诚杰教授指导:

一般的方法是上下来回揉,这样揉的力度感觉不够。我用的揉法是两个手掌心捂住双耳,前后揉。

为了保持一定的力度,建议每天揉38下,如果时间充足也可以揉60下。

二揉腹部治腰痛、延寿

中医里的长寿穴有几个,一个是命门(肚脐的对面)、第二个是神阙(肚脐)。

取穴:神阙(肚脐)。而命门在腰后与肚脐是前后对应的位置,不用特别精确,按揉周围也有效。

郭诚杰教授指导:

揉法是双手掌心一前一后同时按揉80下或100下,甚至200下都可以。揉到感觉腹部发热、腰部发热。方法很简单,但是起很大作用。

医理:

腹部是人体的命门。腰常摆、腹常揉,命门不能丢。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与肚脐相对,是强腰补肾壮阳之大穴。

谈到这个命门穴,郭诚杰教授还说:

“有位病人,糖尿病并发肾病,伴随便秘、失眠,糖尿病还打着胰岛素,所以控制的还可以,困扰他的就是失眠和便秘,后来通过揉命门穴,饭也能吃了,血糖也降下来了,胰岛素也减了一半了。

这说明了,炙命门绝对是升发阳气、补阳气的好办法。能起到全身保健效果。”

谢锡亮: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三揉膝盖治关节疼

郭诚杰教授提醒,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年龄大了以后,膝关节得病的人特别多,中医讲:人老腿先老。

郭诚杰教授指导

找到髌骨,掌心按在上面,先从外往里揉,揉38下,然后,再从里往外揉38下。

然后,再用双手将髌骨抓起来,向上提38下。

将腿曲起来,在膝关节髌骨下面有两个穴位,外膝眼、内膝眼。用双手指按揉这两个穴位38下。

这样揉膝盖才用有,对于膝关节疼痛起很大作用。郭诚杰教授说:

“每天早上起床时,坐在床上曲膝揉一次,晚上睡觉前揉一次。坚持二、三个月你就会感觉到明显的效果。

20年前,我下楼的时候,膝关节感觉软,有些疼,当时感觉就是膝关节增生,西医也叫髌骨软化,后来我发现这也是个老年病。于是开始揉膝盖,揉了三、四个月后,我的关节再没有疼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